潤濕劑不但要具有較低的表面張力這個外在的條件,還必須具有內在的條件,那就是其本身分子結構對某些無機物或有機物具有極好親和性,單是降低表面張力是不足以對物質產生潤濕的。
而單純的分散劑是一種表面活性劑,主要起到分散作用,其附著在微粒上后,讓相互的微粒之間產生一種排斥力,使微粒之間不容易產生再次聚集,也就是我們從表面看到的絮凝。而我們平常用到的都是分散劑和潤濕劑配合在使用,也就是常看到的潤濕分散劑,潤濕劑在其中起到一個帶領分散劑進入微粒的各個縫隙之中,讓分散劑使所有微粒分隔開來,讓所有微粒懸浮在體系中。
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形成膠束后具有能使不溶于水的有機物的溶解度顯 著增大的能力,且此時溶液呈透明狀,膠束的這種作用稱為增溶。
乳化和增溶的作用是連續的,但是本質上是不同的,增溶作用可使被增溶物的化學勢顯著降低,使體系變得更穩定,在熱力學上是穩定的,只要外界條件 不變,體系不隨時間變化;而乳化在熱力學上是不穩定的。
被增溶物在膠束中的位置和狀態取決于被增溶物和表面活性劑的類型。
1、單態模型:被增溶物的分子在膠束內存在的狀態和位置是固定的,通常有4種方式:1.1 非極性分子在膠束內部增溶1.2 在表面活性劑分子間的增溶1.3 在膠束表面增溶1.4 在聚氧乙烯鏈間的增溶
2、兩態模型:膠束內部溶解被增溶物而成為“溶解態”;當極性較小,且能溶于膠束 的 被增溶物具有表面活性時,則它亦能發生吸附使表面上過量,這種位于 極性較大的膠束-水界面的吸附稱為“吸附態”。當發生吸附作用時, 吸 附量遠遠超過僅考慮烴內部溶解的量。